[1] |
张盼盼, 乔江方, 李川, 张美微, 穆蔚林, 郭涵潇, 周艳丽, 程泽强. 氮锌配施对不同锌效率玉米品种植株矿质元素累积、分配的影响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24, 53(6): 1-10. |
[2] |
杨文庆, 刘天霞, 唐兴萍, 徐国富, 马喆, 杨贺凯, 吴文斗. 智慧农业背景下的植物表型组学研究进展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22, 51(7): 1-12. |
[3] |
燕照玲, 卓文飞, 齐红志, 杨翠苹. 我国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现状——基于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期刊评价结果分析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21, 50(12): 181-189. |
[4] |
张盼盼, 李志源, 刘京宝, 黄璐, 乔江方, 李川, 张美微, 刘锋. 黄淮海地区高产氮高效玉米品种的筛选与评价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21, 50(10): 10-17. |
[5] |
杜子璇,李彤霄,王秀萍,李香颜. 黄淮海地区“永优”系列玉米气候敏感性因子区划研究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6, 45(8): 31-38. |
[6] |
魏秀玉. 河南省粮食生产潜力预测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5, 44(8): 46-49,132. |
[7] |
高桐梅,卫双玲,吴 寅,朱松涛,张海洋. 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5, 44(4): 62-65. |
[8] |
宋鹏飞,毛培,姚双艳,王甜甜,牛东娟,罗梅浩. 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危害程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4, 43(11): 72-76. |
[9] |
王桂清,李凡海.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品种玉米互作后果胶酶活性的变化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4, 43(11): 77-81. |
[10] |
梅付春. 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3, 42(8): 154-156,166. |
[11] |
李佳.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矛盾和对策研究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3, 42(8): 191-193. |
[12] |
李海舰.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3, 42(8): 201-204. |
[13] |
臧贺藏,王来刚,李国强,张杰,程永政,郑国清.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3, 42(5): 20-23. |
[14] |
张兆敏, 赵阳, 任子君. 河南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1, 40(8): 5-9. |
[15] |
吴海峰. 农业科技情报服务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的思考[J]. 河南农业科学, 2011, 40(8): 20-23. |